维生素C在尿常规中的意义这个指标的意义并不是提示疾病,而是帮助临床医生判断其他检验结果是否可信,是否受到维生素C的干扰。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剂,它能够保护身体免于氧化剂的威胁,正常尿液中维生素C排出量很少,定性试验是阴性,定量检测一般0.6mg/L,如果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话,可能会使一些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检测项目受到影响,例如尿潜血。

消耗1mL0.0500mol/碘标等于l176.13mg维生素C。碘量法对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是直接碘量法,若反应定量且完全反应方程式:I2+C6H8O6C6H6O6+2HI计算公式:176.13g/mol*n(维生素C)1ml*0.0500mol/L*M(I2)结果:n(维生素)1*50*253.81/176.1372.05mol。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在30秒内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取样量为0.2084g,消耗碘滴定液(0.09981mol/L)22.75ml.。

我们目前学过两种方法,滴定法(碘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这里主要说一下原理。碘量法:维生素c中的烯二醇有很强的还原性,能被碘定量的氧化成二酮基。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取研磨好的维生素粉末加入一定量水和醋酸溶解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碘液滴定。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普遍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也是一种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的物质:人体缺乏维生素C将导致坏血病,维生素C还能防止传染性疾病,甚至癌症。
测定维生素C有多种方法,包括采用I2或二氯靛酚(DPI)进行氧化还原滴定。一般来说,滴定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技术,它通过滴定剂和被滴定物质的等当量反应,精确测定被测物质的含量,DPI对于维生素C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是一种理想的氧化剂。传统的滴定法是手工滴定,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确定终点,通过测量滴定剂的消耗量,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