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二极管“与”门晶体管不同于开关二极管。一般不用三极管代替二极管,前者是受控装置,后者是自动控制装置,同等功率下,三极管更贵,所以从PCB布线、电路布局甚至体积上来说,更换二极管都不是很科学。三极管可以代替电路中的普通二极管开关,三极管不能代替瞬态二极管、箝位二极管、快恢复二极管,一般也不适合代替齐纳二极管。
(1)Sipn结的正向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利用pn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理论,由于温度升高,电子能隙活动加剧。至于为什么用三极管代替二极管,估计三极管和相邻电路中的三极管一样,一致性好,补偿效果好。三极管不同于开关二极管,一般不是用来代替二极管的,前者是受控器件,后者是自动控制器件。三极管在同等功率下更贵。所以从pcb布线、电路布局甚至体积上来说,更换二极管都不是很科学。三极管可以代替电路中的普通二极管开关,但不能代替瞬态二极管、箝位二极管、快恢复二极管,一般也不适合代替齐纳二极管。
多选二极管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的()。与门电路,,,对。满足真值关系:0中有0,1中有1。FA * B;或门,,,对。满足真值关系:1出1,全0出0。FA B;不是门电路,不是。二极管没有反相功能。与三极管结合成“与非”或“与非”。d .异或门电路,否。二极管没有反相功能。一般是CMOS异或门。e .门电路,,,这个麻烦。
这是二极管组成的或门电路,假设二极管是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管压降为0v)。当U2 = 0v时,D2因正偏置Uo0而开启。五;;其他两个二极管关闭,因为D2输出为0V,负电压高于正电压。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0V。在实际电路中,因为有0.7V左右的压降,所以实际输出为Uo00.70.7V。
电阻器的功能与门或门相同。如果没有电阻,输出/测量点Y与电源电压始终保持同一电压,即不能进行逻辑工作。没那么复杂。R(设置为1000ω)的作用主要是分压。我们以与门电路为例来解释:DA和DB导通时电阻几乎为零,但也有电阻,假设为0.1ω(其实不确定,反正很小)。此时A和B输入0 V的低电平,DA和d B都导通,电阻值分别为0.1ω,Y输出约为0V,如果去掉电阻R,Y输出为5 V..
用数学方法推:反推!(假设二极管导通后正向压降为0,但这里实际上是0.7V,为了分析方便,将二极管作为开关,即通、断。)首先把两个二极管都去掉,那么这个时候,电位是E吗?因为电阻上没有电流!输出UOE;;假设U1>U2(为了解释方便,也可以假设U2>U1,但都小于E,否则不导电):我把二极管一个一个装上,装上V1后(V2没装),V1导电吗?
这个时候我会再装V2,因为UOU1,而且U1>U2,那么V2就上了。这个时候U1在吗?回过头来看,因为U2开启,那么此时输出的是UUO2,而U1>U2,所以装上V2后,V1关闭,所以输出的是UUO2。假设我不这么分析(还是假设U1>U2),我想装V2,V2开,UUO2开,然后装V1。因为U1>U2,V1不上,所以还是UUO2。
三极管不同于开关二极管。一般不用三极管代替二极管。前者是受控装置,后者是自动控制装置。三极管在同等功率下更贵。所以从PCB布线、电路布局甚至体积上来说,更换二极管都不是很科学。三极管可以代替电路中的普通二极管开关。三极管不能代替瞬态二极管、箝位二极管和快恢复二极管,一般也不适合代替齐纳二极管。这样一来,首先把二极管看成一个理想模型,那么二极管的导通条件就是阳极电压大于阴极电压。
7、二极管逻辑电路只要A或B有电压就打开一个低压的管,F点的电压等于0.7加上较低的电压。这是a 二极管或门电路,其中任意一个接低电位,F输出为低电位,一般没人讨论其他问题。这是不能减少的,即使你加再多的电阻,因为二极管的特点就是只要两端电压差高于0.7,就可以把电阻作为一个整体,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这个显而易见,因为A只有0.3VA,A接入后F点的电压会嵌入到1V,通过电阻自动调节电流。这个时候B肯定不行,因为电压差是13V2V,所以去掉A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