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实验室仪器 浏览

在山东博物馆的矿物世界展厅,有一个展柜特别吸引人,因为里面的矿石会发光:正红、翠绿、浅黄、橘色、深紫、月白。眼前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在紫外线等外来能量的激发下,一些平时毫不起眼的矿石能发出绚丽的荧光,它们被称为荧光矿物,其实矿物的发光现象,在很早以前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神农氏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春秋战国时代的悬黎和垂棘之璧,其实就是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

不是所有矿物都能发出荧光,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发现的矿物有5000多种,但具有荧光性的仅200种左右。比如,在短波紫外光下,方解石发出红色荧光,硅锌矿发出绿色荧光,红绿对比强烈,非常具有圣诞节的氛围。荧光的颜色由什么决定的呢?荧光矿物所发出的不同颜色,是由矿物中含有的微量杂质元素决定的,方解石在紫外线下发出红色和粉色荧光,通常含有铅和锰。

1、 紫外可见和红外 分光 光度计的区别

测量的波长范围性质不同紫外可见光-1光度计测量的波长在紫外到可见红外分光。测定的波长是利用红外线部分的不同。由于有机物的官能团在红外范围内都有其特征吸收,红外-1光度计主要用于定性,但一般不能定量,误差较大紫外可见光分光-。首先是发射的光谱不同。价格,乐器造型,功能都大不相同。

2、 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法 原理是什么?

紫外Visible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物质在190 ~ 800 nm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而变化。因此,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绘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就可以得到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根据吸收光谱,可以确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最小吸收波长λmin。物质的吸收光谱具有与其结构相关的特征。

用于定量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与一定浓度的对照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或者用吸收系数法计算样品溶液的浓度。扩展信息:紫外Visible-1光度计应用范围包括:1。定量分析,广泛用于各种物质中微量、超微量和常量无机和有机物质的测定。2.定性和结构分析,紫外吸收光谱还可以用来推断空间位阻效应、氢键强度、互变异构、几何异构等。

3、 紫外可见 分光 光度计的工作 原理主要依据

基于朗伯定律。18世纪初,朗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物质对光的吸收与物质厚度的关系,并于1760年指出,如果溶液的浓度不变,光对物质的吸收程度与通过的溶液厚度成正比,这就是朗伯定律,朗伯比尔定律认为,当一束平行光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着色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光程的乘积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