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有什么区别?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红外光谱仪类似。待分析的有机物受到一定频率的紫外-可见光照射,引起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它会被选择性吸收,请教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分光光度法: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乐器。它的名字叫分光光度计。它用于测量各种色度系统中的绝对河差。主要有0/45和积分球两种。你知道它测量什么吗?它实际上是一种工具,在某一波长下测量一个吸光度或透过率,然后根据标准曲线得到该物质的浓度。看完是不是觉得很高端?接下来要教大家的是如何使用分光光度计这种高端仪器。
以及每个操作旋钮的功能。接通电源前,应检查仪器的安全性,电源线应连接牢固。接地应良好,各调节旋钮的起始位置应正确,然后打开电源开关。使用前检查仪器。如果功放片盒的硅胶干燥筒(在仪器左侧)因受潮变色,更换干燥的蓝色硅胶或倒出原来的硅胶,干燥后再使用。2.将灵敏度旋钮设置到“1”位置(最小放大倍率)。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基于物质对光(光的波长)的选择性吸收,不同的物质有各自的吸收波段。因此,当光色散光谱通过某种溶液时,某些波长的光会被溶液吸收。在一定波长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与光能衰减程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符合比尔定律。TI/Iolg(Io/I)εcb公式,其中T为透过率,Io为入射光强,I为透射光强,A为消光值(吸光度),ε为吸收系数,B为溶液光程长度,C为溶液浓度。
721型分光光度计的结构721型分光光度计允许的波长范围为360 ~ 800 nm,结构相对简单,灵敏度和精度较高。因此被广泛使用。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如图55所示。从光源灯发出的连续辐射光线入射到聚光透镜上,会聚,然后通过90°平面镜角反射到入射狭缝。因此,入射光进入单色仪,狭缝正好位于球面准直物镜的焦平面上。当入射光被准直物镜反射时,它作为平行光发射到棱镜。
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我们会在先了解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知道它的主要用途。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红外光谱仪类似。待分析的有机物受到一定频率的紫外-可见光照射,引起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它会被选择性吸收。吸收随波长变化的一组光谱反映了样品的特征。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对于特定的波长,吸收程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对测得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吸收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比较,可以定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特性和主要用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范围为0.2-0.8微米(对应波数为0cm-1),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研究。
基本工作原理:类似于红外光谱仪,用一定频率的紫外可见光照射被分析的有机物,引起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会被选择性吸收。一组吸收随波长变化的光谱反映了样品的特性。在紫外和可见光范围内,对于特定的波长,吸收的程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对测得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基于吸收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比较,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简介】自1918年美国发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来,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进步,诞生了自动记录、打印等相关辅助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诞生后,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它的功能可以更好的为我们服务。那么它的原理和一些具体应用是什么呢?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其实比较简单。我们都知道,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光谱后,具有一定波长的光能。
每种物质的分子都不一样,组成成分也大不相同。这样物质吸收的光能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会有不同的波长,从而分析出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类设备在材料验证中的贡献不小。我们根据谱图中显示的相关特征对吸收进行分类,尤其是最大吸收波长。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下:1。连接分光光度计的电源线,最好让仪器的电源有接地功能。2.接通电源后,按下电源开关,然后让仪器预热至少20分钟,仪器会自动校正,然后显示546.0nm0.000A表示自检结束,可以开始测试。3.使用“模式”键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您想要测量的结果选择透光率、吸光度和浓度的测试。4.要分析波长,选择键6,然后依次按照提示操作。
6.将参比溶液拉入光路,按住“OABS/100%T”键,显示器将显示空白,直到最后显示“100%T”或“0.000A”。7.最后,仪器显示“100%T”或“0.000A”结束测试。此时可以直接读取被测样品的透光率、吸光度等参数。8.使用分光光度计后,关闭电源,取出比色皿并清洗,用软布或纸擦拭样品室。
我认为两个主要区别是:1)荧光分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仪,而紫外只有一个单色仪;2)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和检测器呈直角分布,紫外呈直线。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两点不同:3)荧光分光光度计使用氘灯作为光源,而紫外在紫外区使用氢灯或氘灯作为光源,在可见光区使用钨灯或卤化钨灯作为光源。4)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有四个光学面,紫外只用两个光学面。
因此,如果吸收了发射光分裂形成的单色光,则溶液中含有特定的原子或离子。因为不同原子或离子的不同电子跃迁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一般只用于定性分析。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是利用分子轨道中电子的能级跃迁。定量分析的效果不好。它利用电子在分子轨道上的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分光入射光后检测到的光吸收的波长和强度可以用来定性和定量分析含有什么分子。
分光光度法: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光在特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上,可以得到不同波长对应的吸收强度。如果以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以画出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
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见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和色度学一样,都是基于比尔兰伯特定律。通常使用上述紫外区和可见光区。但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光区包括紫外光区、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波长范围为(1)200-400纳米的紫外区,(2)400-760纳米的可见光区,(3)2.5-25微米的红外区(波数为4000厘米~ 400厘米)。
10、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光度基本定律(比尔-朗伯定律):当液层厚度相等时,颜色的强度与显色溶液的浓度成正比。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液体中加入的色素越多,液体的颜色就越深,其实不光颜料有颜色,也不是所有的颜色都是肉眼可见的。但溶液因溶液(不同溶液、不同浓度)的吸光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溶液的吸光程度也不同,当用特定光谱的单一波长的光(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照射样品时,通过样品后颜色(波长)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前面定理中的颜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