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大肠菌群测定和细菌总数如何测定,大肠菌群的测定在食品卫生检验中有什么意义?检测大肠菌群的目的是为了预防食物中毒。一般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大肠杆菌常被用作指示菌,具体来说,许多致病菌经常与大肠杆菌一起在食物中繁殖,检测大肠杆菌可以间接反映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如果大肠杆菌超标,理论上认为食品被其他致病菌污染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有些大肠杆菌,如出血性大肠杆菌,本身就是需要监测的致病菌;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测定一般来说,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不应该检测大肠杆菌,而应该检测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但其他一些细菌也是分类的。
1,MPN表中的接种量是指样品原液的量,如果是1ml,也就是说10倍稀释需要10ml。2.九管法:一般选用10倍稀释液吸收10mL至3管双料,然后1mL至3管单料,再用100倍稀释液吸收1 ml至3管单料。3.双料和单料由吸收的液体体积决定,不需要换算成样品原液。4.“如果第一次接种,需要10ML接种到单乳糖胆盐中,对吗?
2、如何做微生物的 大肠菌群测定与细菌总数测定,具体过程最好详细一点。稀释平板涂布法1。样品稀释液的配制准确称取待测样品10g,置于装有90ml无菌水和小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用手或在摇床上摇动20min,使微生物细胞分散,静置2030s,得101稀释液;用1ml无菌吸管吸取101稀释lml,转移至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混匀菌液,得102稀释液;另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ml 102稀释液,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吸三次,得l03稀释液;以此类推,通过连续稀释制成一系列稀释的细菌溶液,如104、105、106、107、108和109。
当样品中待检测的细菌数量较大时,稀释度应较高,反之亦然。通常用107、108和109的稀释度来测定细菌数,用104、105和106的稀释度来测定土壤中的细菌数,用103、104和105的稀释度来测定放线菌,用102、103和104的稀释度来测定真菌。2.平板接种培养平板接种培养有两种方法:混合平板培养和涂抹平板培养。
3、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大肠菌群的测定最好采用什么方法啊什么企业的大肠菌群?通常我们采用多管发酵法,执行标准是HJ/T3472007。这个方法是B类,还有纸张法,很多环保部门也采用,但是这个方法是C类..首选多管发酵,属于经典方法。我在环保部门从事细菌学项目的测定,采用的就是这种经典的方法。对于河流等地表水,或者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城市污水处理厂、肉禽养殖场等企业,对水样中的粪大肠菌群进行分析。
4、测定大肠菌群在食品卫生检验中有何重要意义检测大肠菌群,以防止食物中毒。大肠菌群是指示食品是否被污染的指标。一般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大肠杆菌常被用作指示菌。具体来说,许多致病菌经常与大肠杆菌一起在食物中繁殖。检测大肠杆菌可以间接反映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如果大肠杆菌超标,理论上认为食品被其他致病菌污染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有些大肠杆菌,如出血性大肠杆菌,本身就是需要监测的致病菌;
5、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测定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一般不检测大肠杆菌,而应检测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但其他一些细菌也有分类。大肠菌群是饮用水中含有致病菌可能性的指标。大肠菌群含量越多,饮用水中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大,无法检出合格的饮用水大肠菌群。应按国家标准《G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第二,在培养皿中加入15毫升事先准备好的伊红-亚甲蓝培养基,浓缩备用。第三,用醋酸纤维素滤膜过滤样品(水);第四,之后取滤膜(含菌)放在培养基上,使滤膜完全贴在培养基上,没有气泡。第五,培养基37度培养20小时。第六,根据滤膜连续几天出现的深紫色菌落数(即大肠杆菌数)得出结论。
6、请教关于微生物试验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供你参考:1。正确,但我认为我们需要再稀释一次,总共稀释三次。2.需要用24个平板,但不需要1: 10做6管。联系人1。你实际上做了四次稀释。3.假设12管革兰氏染色后都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乳糖发酵管都是产气的,那么就是大肠杆菌阳性。MPN表采用三个稀释度取适量食物,用BL培养基逐渐稀释至10倍、100倍、1000倍,分别取各稀释液1Ml,用倒置小玻璃管加入到胆盐乳糖培养基溶液(10Ml/管)中。大肠菌群测定大肠杆菌是指一组能发酵乳糖、产酸(培养基原来的颜色是红色,如果产酸就会变黄)、产气、需氧、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性杆菌。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说明该食品已被粪便污染。
7、面粉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量搜索表中的值,这些值是按概率计算的。因为在国内大肠菌群检查中,对样品采用了三种不同的lo倍递减接种量,每种接种量接种三个乳糖胆盐发酵管,因此,乳糖阳性试管可能只出现在一个试管组、两个试管组或三个试管组中。